首页 > 文件法规 > 建议提案答复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A类第034号提案的答复

2022-11-02    

张春辉委员:

您提出的《建议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1、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功能建设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瑰宝,是社会文明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文物古迹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艺术、建筑、伦理和风尚,显示了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应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二、丰富城市文化含量

丰富城市文化含量就要彰显城市历史之韵,就是要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保护临汾的历史延续等历史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与人文景观,庙宇楼台,民宅府第、古桥名木等。

(一)我市文物资源基本情况

我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上地下文物星罗棋布,不胜枚举,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文物大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8300余处,国保单位54处,省保单位96处,市保单位30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1处(丁村民宅);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 处(襄汾县汾城镇、曲沃县曲村镇、翼城县西闫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座(襄汾县新城镇丁村、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翼城县隆化镇史伯村、翼城县西闫镇曹公村、翼城县西闫镇古桃园村、霍州市退沙街道许村);中国传统村落47座;国家大遗址3处;石窟寺22处,各级各类古建筑3787处,古宅院170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602处,革命文物210处。

(二)加强保护利用

1.文化保护建章立制,保护利用推陈出新。近年来,我们一是注重规范文物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临汾市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办法》,明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包括古遗址、古寺庙建筑等人文资源在内的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出台了《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根本保障;出台了《临汾市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实施方案》,从源头上解决了地下文物保护难题。曲沃县出台了《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古建筑的认领认养和保护利用,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二是注重履行主体责任,加强设计谋划。先后出台了《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临汾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临汾市文物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构建起我市未来多年的文物保护核心框架与工作重心;出台了《临汾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临汾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对今后我市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注重坚持深化改革,推进“两权分离”。我市15处文保单位正加快实施“两权分离”改革(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截至目前,尧都区尧庙、尧陵、仙洞沟碧岩寺,吉县克难坡,洪洞县广胜寺等5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乡宁县五龙宫、汾西县真武祠等10处文物保护单位改革任务也初步完成。四是文保责任重于泰山,再接再厉任重道远。文物丰富既是优势也是责任。去年,市直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临汾市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实施方案》,规定了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具体流程,从源头上解决了地下文物保护难题。今年以来,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文物部门共完成160个项目(地块)的文物调查工作,完成92个项目(地块)的文物勘探工作,共发现墓葬520余个,成效显著,“考古前置”工作有效地缓解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财政局、文旅局等部门要理顺工作机制,提高文物调查、勘探报告的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保护好文物资源。

  2.强化责任担当,明确主攻方向,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

  临汾是文物大市,具有丰富的文物遗存,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通过文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在展示临汾形象、讲好临汾故事、传承临汾文化中作出应有贡献、发挥重要作用。一是要开展活化利用试点。要依托我市重量级的国宝文物以及陶寺遗址国家考古公园、晋国遗址、广胜寺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物古迹,通过制作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读物音频对文物进行故事化讲述,通过文物研学基地化、文创产品品牌化、展览展示博物馆化、环境提升景区化等手段途径,讲好临汾故事,讲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文物古迹的活化工作,继续推进文明守望工程”。

二是要加强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我市现有博物馆23座(其中国有博物馆14座、非国有博物馆9座,上等级博物馆3座),总体数量不少,但与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市加快推进陶寺遗址和晋国博物馆展陈质量提升工作,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局要做好统筹协调,立足长远,放宽视野,坚持“馆园结合”一体建设,同步推进襄汾、曲沃两地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襄汾县、曲沃县要组建专家团队,根据专家组论证意见,拿出一流的展陈大纲,并组织完成好大纲的设计和施工。要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和三晋文明之源的高度,对“两馆”主题进行定位,积极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进行创造性地当代表达;要坚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的理念,不断提高文物的研究展示水平和活化利用成效,创新策展理念,运用科技手段,加强赋智创新,使展陈内容更加详实,布局更加合理,设计更加现代、展现更加全面,地方特色更加彰显。三是要加快文旅融合和学科攻关。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让文物“活起来”,让旅游“火起来”。目前,全市56个景区(景点)中文物保护单位有25处,涉及13处国保,6处省保,3处博物馆;在全市16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中,文物保护单位占8个,占比50%,以充分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优势,以文物搭建平台,创新旅游载体,推进文旅融合,扩大宣传影响,增加旅游效益。

在城市建设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保护好文物才能更好促进城市建设。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可以增强文化影响力,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我们要运用辩证的长远的眼光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57-2221316

主办: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2017

承办: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9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001号